蓝厅话竹(第三辑)
- 梁平区利用重庆气矿七桥基地闲置地产,加快推进屏锦竹产业园建设。在突出精准蹲点、资源和专业招商的同时,重点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专班”的机制给予支持,打造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优势龙头企业。(20200731)
- “沪”本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系用绳编结的一排竹栅,插在河中,以拦捕鱼蟹,即江浙一带人所称的“鱼簖”。唐陆龟蒙《渔具诗》序:“列竹于海澨曰‘沪’,吴之‘沪渎’是也。”相传上海吴淞江就是古代的“沪渎”,因而上海别称“沪”。(20200730)
- 近日,竹林供给侧多目标产出技术支撑乡村振兴对接会在衢州召开。会议由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衢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有关部门,及河南、四川、贵州、广西等4省5县的领导嘉宾应邀出席,中石化BP、世纪联华、云集等多家科技扶贫对接平台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20200729)
- 在近代紫砂界,成就最高的七位老艺术家被大家称为「紫砂七老」,吴云根是其中之一。他擅长竹饰器,自成一派的竹形紫砂壶,既不失紫砂肌理,又撷取了竹子的风骨和节气,就连竹节纹理和竹芽点缀都细腻逼真。(20200728)
-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竹产业链地图研究咨询报告》从政策环境、概况总述、竹精深加工产业链地图和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分析,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接待人次不断增长,极具特色的竹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较好。(20200727)
- 乐清市吴涛林竹壳雕平面系列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包括《鸿运当头》《竹报平安》《连年有余》等作品。创作不拘一格,每件作品都会因材施艺,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质感、纹理,各有特色。(20200726)
- 日前,武汉园博园举办的“汉口里夜市暨竹床文化节”拉开帷幕。此次夜市依托汉口里商业街古韵建筑,布置数百张竹床,重拾武汉之夏老味道。据悉,竹床文化节将持续到8月31日。(20200725)
- 2014年,新邵县石红卫回乡创业,创立了四杰竹业,主要生产竹筷。同时,带领150名村民成立合作社,流转1.2万亩竹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作,并投入200多万元,修建47公里林道。2019年,2.6亿双竹筷销往各地,产值达1200多万元,工人200多人,其中贫困户98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万余元。(20200724)
- 杨虎城将军陵园和杜公祠均坐落于西安双竹村。宋人张礼在《游城南记注》中记载,唐代因生长一种珍奇的“对金竹”,杆金黄色,两株连生,故而得名“双竹”。当时的长安还有两家有此竹,但为“对青竹”。此地也便因故称“双竹庄”,清嘉庆改双竹村。(20200723)
- 2018年,桐梓县回乡青年王华牵头成立了夜郎鑫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夜郎镇栽植方竹200余亩;2019年,又培育方竹苗220万株,销往本地及周围各县。如今,不仅事业有成,更增加了农民收入。(20200722)
- 对马岛之魂最近正式上线了。竹场是其中之一,有日吉、浅藻、琴地、无尽森林等十多个竹场。玩时按照显示的按键顺序来按键,一口气全按对的话就可以顺利砍下整排竹子。随着成功的次数,竹子数量会从一开始的3根增加到5根、7根。(20200721)
- 筲箕湾是香港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筲箕湾本来是一个海湾,因为水域很圆,像一个大筲箕,因而为名,坊间亦有两个传说。筲箕,也称筲子、筛子,“俗名竹饭器曰筲箕”(《留青日札》)。(20200720)
- 二十多年前,安徽省金寨县张冲乡横山张志声家的毛竹园发现了一棵龙鳞竹。如今,经过精心培育,龙鳞竹总数已达近两百株,且种性稳定、出笋率逐年提高,老竹伴新笋,形成新的群落。(20200719)
- 建瓯市“笋竹产业链互联网应用平台”运营推广培训班(第一期)开班,邀请商务部国际商报社福建分社记者许杰缘授课,共100多人参加培训。整个培训从7月14日持续至8月底,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巡回授课 。(20200718)
- 为了促进竹制品加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尤溪县帝视公司帝视公司专门开发了“巧手”全自动化智能竹条分选设备。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4个人力,识别率高达99%以上。目前,已有30台销往龙岩、南平、三明及浙江等地。(20200717)
- 金农曾画过一幅《笋鼠图》。画面中,一只老鼠正在把玩竹笋。初生嫩叶的竹笋显得娇嫩,老鼠则体态自然、双眼直视,毛发刻画精细,分布错落有致。(20200716)
- 2020年7月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竹产品术语》(ISO21625:2020)国际标准。这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竹子国际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296)归口发布的第一个国际标准。(20200715)
- 毛泽东教萧劲光“剥笋”!并说:“做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用割韭菜的办法,应该用剥笋的办法。要区别不同性质的问题,将真正的反动派清除掉,把可教育的挽救过来,千万不能不分好坏一刀切。”(20200714)
- 根据国家林草局安排,《中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将由中国竹产业协会承担编制。2020年7月13日召开了编制工作启动会,成立了规划编写组和专家组,初步通过了规划大纲,并按年底前完成进行了具体分工。(20200713)
- 7月10日,龙游县庙下乡举行首届竹文化旅游节。活动以“承竹精神,学竹做人”为主题,有“观竹之海”、“筑竹之家”、“庆竹之乐”三大区块。2018年,该乡成立竹加工整治专项工作组,对竹拉丝厂进行集中腾退,并堵疏结合,新建170亩的竹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20200712)
-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有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上有黄庭坚的真迹:“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20200711)
- 铜鼓县大山深处的大塅镇双红村村民李纪明,榨了40年的笋,如今却放下了老本行。他把鲜笋全部卖给了双红笋厂,价钱好,省事省心还划算。正是扶贫车间下“金蛋”双红笋厂,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笋加工模式。(20200710)
- 6月19日,2020年张槎街道第六届国笋美食文化节开幕式在佛山创意产业园举行。活动为期四个月,有笋味集市,将为期三天,包括笋美食和笋文化的饕餮盛宴,以竹林、竹笋为主要元素设计的花车、墙和巨型沙口笋等网红打卡点。(20200709)
- 6月30日,咸宁市林科院举办竹林生产技术培训班,竹林大户等70余人参与学习。重点讲授劈山、垦复、施肥、灌水等毛竹笋生产关键环节,以及常规经营技术的相互组合和轮替。(20200708)
- 日前,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2020年8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7月31日。(20200707)
- 端午节期间,三只松鼠在产品风味及包装形态上做出创新,竹肴粽由此诞生。它由高山原生态鲜竹包裹,通体绿色给人满满的新鲜活力,食完还可将竹筒拼接,寓意“节节高”,因此得名——竹肴粽。(20200706)
- 7月3日,宜宾市第二届竹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宜宾市江安县举行,36名竹产业从业人员分竹艺雕刻和创意旅游商品创作两项内容展开比拼。本届比赛以“做强支柱产业 助推区域发展”为主题。(20200705)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6月18日消息称,抽检显示,一些“网红”新产品打着所谓的“竹纤维餐具”的名头,其实就是普通密胺餐具的另一层马甲。它们并非是100%竹粉纤维制成,而是竹粉纤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混合。(20200704)
- 7月1日,在攻克了模具液压开合、单臂脱模等关键技术后,世界首根8米直径竹缠绕管廊在国家林草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该管廊单根重量56吨,模具重量48吨,转动物件总重量为104吨。(20200703)
- “竹丝刷痕”是鉴别定窑的特征之一。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20200702)
- 在金华市区八一北街,墙壁上的4根电缆保护钢套管经过美术师的描绘,成了“毛竹”枝干。目前,市区一些背街小巷被有组织地以礼、仪、廉、美、孝等为主题进行墙体彩绘,成为金华街头一道亮丽的美景。(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