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印象(三)
坎帕拉(Kampala)去乌干达西南部的边境城市基索罗(Kisoro)需要乘坐晚上20:00发车的大巴。我们经过10小时的一夜奔波,第二天清晨6:00才到达这个边境城市,基索罗距离到乌干达和卢旺达两国边境只有10 公里的路程。
乌干达的公路每个城市或者村落都在路上设有减速坎(中国是减速带),走过这坎的时候车子颠簸非常大(所以我称为是坎),我的邀请者他原来有一辆轿车,由于这些坎的设置他的轿车被坎报废了。
巴士行进过程中我用手机在凌晨4:00记录了赤道位置,北纬0°0′0″,东经32°2′23″,0°北,海拔高度1180公尺,指南针上不显示有南纬0°0′0″的数字。

这里的大猩猩称为非洲东部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银背大猩猩,东部山地大猩猩生活和栖息地主要在刚果金、乌干达和卢旺达交界的维鲁加山脉(Viruga Mountains)和布温迪山脉(Bwindi Mountains)中。
在公园内的接待厅里,讲解员给我讲述了大猩猩除了吃其他食物还很喜爱吃竹子,森林里有大面积的原始竹林,山地大猩猩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目前全球仅有880只。入园门票600美元/人(合计4200元人民币)。有人说他们可以多去些人游览门票是否可以便宜些,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护这些山地大猩猩,不会让更多的人去打扰,乌干达政府规定公园每天只限100人入内开放参观和游览。大猩猩在乌干达是一种象征,很多地方包括小产品都有大猩猩画像或者雕塑。


我们去了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 Herbert 先生管理的竹子艺术中心,参观了他们竹艺术展览馆,我一走进展览馆里面,看到陈放的竹子产品都具有中国特色,我向Herbert 先生仔细了解了这些作品怎么会有这么浓郁的中国味道,他说:多年前中国派竹子技术师傅在埃塞俄比亚举办过竹子家具和竹编培训班,乌干达政府得知塞俄比亚人在中国师傅那里学会的竹家具和竹编的技术后,就请埃塞俄比亚的人到乌干达来进行培训,这些竹产品一直陈列在这个艺术馆内。他们原来是这样把中国的传统技术和竹家具式样带到乌干达的,由于竹产品的款式不适合乌干达和非洲市场,所以除了表演之外这里的学员也就用武之地。




我在这里见到了几个乌干达的大学生,他们都很喜爱竹子,其中有个是听过我在中国上的竹理论技术课。我对英语是一窍不通,属于英语盲吧,现在他们在手机上天天与我聊竹子(我在手机上下载了翻译软件),还发他们设计竹子的作品图片。卢旺达也有几个年轻人他们也经常与我聊竹子,想在我这里学习竹子技术。
他们编织这些竹筐是用来养蜜蜂的,先按蜜蜂筐所需要的长度用竹子剖成竹片,用锤子或者木棒将竹片按需要的数目直接插入泥土中,这样的圆柱体也不会变形,再用厚厚的竹片经纬编织成竹筐,竹筐的两个端口用竹子编织圆形的竹盘封上,整个竹筐再涂上泥土,这蜜蜂巢就完成了。他们的编织方法令人不可思议,再想想他们笨拙的编织比较简单而粗糙,对蜂巢产品来说也无所谓需要精致。
作者:曾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