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丨用竹元素为建筑注入新生命
【竹人竹事 第29期】
王刚是一名有思想的建筑设计师。这样的人,往往会赋予作品特别的内涵。在别人眼中,一根竹子只是竹子,而在他眼中则会衍生出许多实景,或富丽堂皇的大楼,或临溪休闲的小筑。
△ 都市元素(北京)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首席建筑师
譬如北京国际青年营,就是王刚诸多竹子作品的代表。当然,他的代表作还有中国凤凰卫视大厦、珠海联通新时空大楼、北京后现代城等。只不过,北京国际青年营曾华丽丽的亮相于“2014中日韩在华青年建筑师作品巡展”。
王刚是都市元素(北京)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首席建筑师。青年营接待大厅是一个8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
对于建筑设计,王刚更愿意将其理解成一个哲学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他认为,哲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逻辑,和他对事物的态度。面对问题是用一种自由主义的精神,还是用一种乌托邦的精神,是用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用佛教的态度还是基督教的态度,会导致不一样的理解和设计。
至于将竹子作为青年营接待大厅的重要设计元素,王刚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竹资源都在中国,全世界共有1800多种竹子,中国接近800种,在竹资源方面,中国绝对处于全球优势地位。
“我听到一位北欧的结构工程师说,阿拉伯人上天赋予他的财富就是石油,他们生下来就屁股坐在石油上。那么,我们中国人是不是生下来,屁股就坐在竹子上呢?但我们却视而不见。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竹子曾经赋予我们的意义或者是感受。”王刚略作沉思,继续阐释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在汉字当中找到竹子头的偏旁部首,这样的汉字有几百个,这些文字的产生,就是因为它的原始产生的过程,跟竹子有最直接的关系。”
“竹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品格。竹子也因其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一直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随着人们愈发追求建筑与生活的返璞归真,竹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接近自然、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材料,从无形的创意设计到具象的建筑呈现,竹材的利用催生出设计师与材料之间的多种化学反应。”王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现代的建造技术当中,我们是不是有机会、有能力独树一帜,哪怕是很小的领域,这是建筑界值得追求的一件事情,我认为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在王刚的思维中,竹子可以体现建筑物价值体系的取舍,而建筑是影响全社会的公共事件,建筑师应该站在更高、更开放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职业,建筑师首当其冲的,是为社会公众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他认为建筑师要保持内心的干净,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有这么做才是真正对环境和自然的尊重。
近期,王刚在做一个位于云南某个山地地形的儿童活动中心扩建项目,这也是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主要是在原有几百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建400平方米左右,提供给少数民族孩子使用。他介绍,这个项目比较有趣的地方是,首先建筑是拿竹钢做的,其次他们把山的一块给挖空了,然后把房子给镶嵌进坑里,完美契合了山地的走势。而屋顶的斜面上,则设计成了像剧院、体育场馆看台那样的一排排台阶座位,形成一个露天剧场。
王刚说,“我们没有过于追求造型,也没有过多张扬的内容,但是有创意和精彩,忠于朴实的实用功能,包括当地政府和使用者都非常喜欢,这也是我们追求的建筑路线”。
王刚是一位多产设计师,也累累获得设计大奖,包括中国凤凰卫视大厦获得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2005年),亚洲进步建筑大奖(2006年),北京建筑设计行业“最建筑奖”(2010年),北京设计周751装置展“最佳创意奖”(2013年)等。
把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让心在竹林中呼吸,这何尝不是属于王刚自己的诗意人生呢? (特约撰稿人:吴兆喆 编辑:东流水)